速凍食品危害大,想購買還需注意這幾點
今天是正月十五,估計大家都吃著一種傳統的食物:湯圓。并且有不小比例的家庭,吃的是速凍湯圓。
如今速凍食品因便于儲存,食用方便,存在于每家每戶的冰箱中。過完年,不少人家中的冰箱里還剩著過年時的食材“囤貨”。自從有了冰箱之后,食物的保質期大大延長,然而這也讓大家忽視了速凍食品中所存在的安全隱患!
今天,我們就聊聊冰箱里的“冷凍食品”。
網絡上有不少案例:
首先說說“僵尸肉”,一般指在冷凍狀態下儲存超過半年的肉。一般家庭的冰箱內并不會有存放這么久的食材,但速凍的牛排、海鮮,或是速凍水餃餛飩等,還是非常常見的。
有了孩子的家庭,一次多買幾天的菜放在冰箱中,逢年過節加點囤貨也是常事。然而,對于冷凍肉類的處理,稍有不慎,還是很容易引起腸胃不適的。
冷凍肉為什么還會壞?
冰箱一般分為冷凍(0°以下)和冷藏(0-4°)兩層,一般建議冷藏保存的肉類3天內就要吃完,而冷凍肉最好也要在一個月內食用完畢。
目前市面上出售的豬肉,最快是活豬宰殺后24小時抵達城市菜場,故此保存的時間更短,一般來說,買回家的肉最好當天或者隔日就要食用完畢。
0℃以下冷凍的肉雖然保質期大大延長,但是肉質其實并不是完全保鮮的,其營養物質還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流失,一些嗜冷菌也一樣會繁殖,低溫只是延緩了肉類腐壞的過程罷了。
[page]
肉類中的脂肪和蛋白質在冷藏時也會逐漸氧化變質,如果孩子吃了冷凍過久的凍肉,除了肉質變柴、口感不佳外,還很容易出現胃腸道不適癥狀。
為何孩子吃凍肉易引起腸胃不適?肉類本身就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物,其實冷凍肉和鮮肉的營養物質開始差距并不大,只是冷凍肉更易儲存,而保存時間越久,其中所含的維生素、脂肪、蛋白質就會被氧化流逝的越多。尤其是儲存和解凍,如果因為急于解凍而將肉類泡在開水中,肉類快速解凍后,常會生成一種被稱為丙醛的致癌物質。將冷凍肉放置在室溫下解凍時,幾個小時后,逐漸解凍的肉類和水就是是微生物培養基,細菌會在肉類表面快速繁殖到達一個驚人的數字。冷鏈環節的監督問題較為被動,也是肉質難以保鮮的一大原因。冷凍肉類的冷鏈運輸部分只能依靠市場監管部門的監管,家長很難知道市場上買到的冷凍肉究竟凍了多久,運輸途中是否保持在-18℃,所以如果有條件,還是建議肉類現買現做,避免購買冷凍肉。
速凍食品的保質期未必可靠
速凍食品是通過各種方式,急速凍結(-18℃以下)加工出來的,包裝后要求儲藏在-18~-20℃下,由于急速降溫,故此減少了對食品營養和口感的影響,不需要額外添加防腐劑等用以延長保存時間。
速凍食品種類繁多,各種海鮮、蔬菜、肉類,乃至加工成餃子、餛飩、包子、湯圓、粽子等等的半成品,各種口味形式的速凍產品方便了人們的生活,也是家長在繁忙工作中給孩子營養一餐的好選擇。
但是很多速凍食品明明還在保質期內,食用后仍然會導致腹瀉、急性腸胃炎乃至食物中毒,這是怎么回事呢?
速凍食品提前過期的主要原因:冰箱儲存過滿:如果冰箱內儲存的食物過多,會導致影響冰箱內冷氣對流,從而影響冰箱的制冷效果;已經拆封或者包裝有破損:需要用保鮮袋重新封裝并扎緊袋口再儲存;已經解凍過:解凍過的食品再次冷凍,品質會發生改變,冰凍食品要避免解凍后再次速凍保存。購買速凍食品回家,需要用保溫袋儲存,并盡快放回冷凍室內。
[page]
自制“速凍食品”不建議長時間保存
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吃得健康、安心,都會選擇自己制作包子、餛飩、餃子等食品,然后儲存在冰箱冷凍室內。
然而,家中的冰箱其實是沒有辦法做到將食物在短時間內降溫至-18℃以下的,甚至將一些尚有余溫的、熱的食物直接放入冰箱中,還會導致冰箱內儲存的其他食物變質。
也就是說,冰箱內存放的自制半成品食品,從根本上就不屬于速凍食品,它無法像超市里買的速凍食品一樣長期保存。
給孩子吃這種儲存很久的“方便食品”,不但沒有營養,反而很可能導致孩子吃到了變質食品。
購買選擇正規商家
正如有些不良魚販會將死魚加工成魚片再售賣一樣,不少小攤上的黑心肉販會將賣剩的鮮肉、儲存很久的凍肉等不新鮮的肉類加工為肉糜、肉丸。
如果購買了這樣的肉類,那么即使經過烹飪,在味覺上不曾察覺異狀,但孩子或消化系統更敏感的人,吃了還是可能會出現腹瀉、嘔吐等不適癥狀。
所以家長在購買食材時,不管是肉類還是其他,還是要選擇值得信賴的正規商家和品牌,挑選新鮮的材料,做出的飯菜也會更香更好吃哦!
挑選速凍食品小貼士:
很多人喜歡挑選超市冷柜下層,透過包裝可以看見冰霜明顯的速凍食品買,認為這樣的速凍食品凍得結實,保鮮效果一定好。
其實觀察新鮮的肉類或者家中自制的水餃、餛飩,不難發現,直接冷凍即使達到一定的低溫,也不會出現明顯的冰霜。
在超市內購買的速凍食品包裝內,如果冰霜明顯,說明已經很不新鮮,或者是解凍后再次凍結造成的。
所以,在挑選速凍產品時,除了保質期和包裝完整外,也要注意包裝袋內有無黏結或者大量冰霜,避免購買包裝袋內有明顯冰塊的速凍食品。